close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undefined

相信已經有不少人去看了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小戰爭片,在這之前他還執導了像是星際效應、全面啟動、黑暗騎士三部曲等知名的電影。為什麼我會說這是一部小戰爭片?因為他跟以往的戰爭片有很多打鬥、坦克炸來炸去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來看個預告片。

 

首先大家可以先參考一下在YouTube一位加點吉拿棒所解釋有關於敦克爾克撤退的歷史背景。

 

 

基本上就如同上面的影片所說的,電影的歷史背景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德國用閃電的速度攻進了同為盟軍的比利時和法國,以兵分兩路的方式將英法聯軍從東面和西面夾擊,讓將近40萬的聯軍沒有後路被困在敦克爾克這個小鎮。

undefined

截自Pinterest

電影的一開頭從3、4個盟軍的士兵開始,他們在小鎮裡被德軍追殺,一直到後來剩下一位士兵躲到了屬於盟軍防線的那端,也就是敦克爾克的海邊。就如同預告片所透漏的,海邊集合所有被德軍追擊的盟軍士兵,場面浩大,從上空宛如一排一排的螞蟻錦然有序的排隊等待救援的船隻。士兵很快地就了解情勢也跟著加入排隊。

 

其實整部電影沒有太多打鬥的地方,相反的有很多劇情的鋪陳。電影完全展示了在英國政府認為必須保留實力以便接下來能夠抵擋德軍攻擊的情況下,他們消極的想辦法將士兵們運送回國的心態。因此他們初期只預設要運回4萬5千士兵,利用驅逐艦等船隻配合空軍支援。然而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初期的船隻受到德軍的空中優勢不斷地被擊沉,好不容易搭上船的士兵運氣好的還可以游到海面,運氣不好的就直接溺斃在船裡。以最剛開始的男士兵來說,他總共上船兩次但不是被炸沉就是船隻被射個破洞又再一次沉沒。

undefined

 

以地理位置看來敦克爾克其實離英國並不算遠,我想這也是為何他們得以利用漁船等私人船隻來運送士兵。但是就算如此還是有將近9萬的士兵沒有如此幸運,來不及登船。究竟為何40萬人卻只預設要運回4萬5千人也算是個謎題,畢竟40萬人不是小數目沒錯,但可以想像如果真的只救回了4萬5千人,對後續的戰力會有多大的影響。

undefined

截自Portsmouth News

在電影裡面有很多場景都是在空中,導演以第一人視野的方式模擬飛行員的角度拍攝,因此可以看到大片的藍天,碧藍的海水,說真的如果不是音樂帶有一點點緊張的氣氛,我倒是覺得有種滿平靜的氛圍。而音樂的起伏也是掌握這部電影節奏跟情緒的主角之一,在撤退期間一直有類似警報聲的音樂不斷環繞,雖然撤退畫面很緩慢,飛機翱翔也很慢,船隻也已很慢的速度在前進,但我想這也許是為了表達對於等待救援的士兵們彷彿就是度日如年一般。一直到了最後大部分的士兵們成功地回到英國岸邊,搭上火車後,配樂很明顯的變得平靜跟喜悅。縱然有許多士兵覺得自己是狼狽地戰敗回國,但返鄉的那刻還是有很多英國群眾到火車站替他們加油打氣。記得在那一刻有個老人發毯子給回鄉的軍人的對話:

老人: ”Well done lads. Well done.” 幹的好,小子

士兵: “All we did is survive” 但我們只是為了生存

老人: “That’s enough” 這樣就夠了

的確,在戰爭中,誰還活著誰就是贏家….

 

雖然我不太看戰爭片(因為太多打打殺殺),但我覺得導演很用心的將如此簡單又重要的撤退行動用很細節但又沒有太多灑狗血的方式去拍攝,跳脫出那種傳統中戰爭片裡會有的兄弟情或是拯救誰等等的情節。對我來說,看完電影後只有淡淡的哀傷跟士兵們急於生存的情緒… 在短短的1個小時又46分鐘裡,我看到了絕望與希望的並存,也看到了人對生存最基本的本能。

我想我會給它8.2/10。

IMBd 8.5/10

Rotten Tomatoes 影評 8.7/10  觀眾4.1/5  

arrow
arrow

    夏天的味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