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聯合報電子新聞的動態看到一個標題:

一蘭拉麵滿6000優先入座 台大教授籲抵制  註一

通常我都會有習慣看一下底下大家的留言,沒想到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是市場機制,有錢的人可以優先入場實在是沒什麼。也不少人反而認為台大教授小題大作。然而這突然讓我想到了之前讀過的一本書,書名為”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作者是Michael Sandel,一位哈佛的哲學系教授,之前他還有另一本著作”正義”,也非常值得推薦。

undefined

“錢買不到的東西”這本書主要是要探討當今社會將自由市場還有資本主義無限擴張的後果及引發的市場倫理的爭議。其實多付點錢來避免排隊早已經不是這次拉麵新聞才有的事情。在書裡的第一張就有提到花錢避免排隊的概念在機場的快速通關,遊樂園的快速入場,甚至在美國有許多城市將原本是鼓勵高乘載的專用道開放給那些願意多花一點錢就可以使用的車主們。比如上班的擁擠時間,你可以選擇付個10塊美金就可以利用高乘載的專道比別人更快的在公路上奔馳,而且這個費率會隨著交通壅塞的程度而定。另外最近還流行起一種找人幫你排隊的服務,免除掉花大把時間排隊買熱門的演唱會或是像最近很火紅的Lady M千層蛋糕。更極端的是請人去國會議事的旁聽席排隊,然後那些公關人員再去旁聽,目的是為了要對某些法案進行說服。這樣的作法很快的引發大眾的反彈,因為一些民間團體因為公關公司的行為,導致無法進入會場。提供排隊服務的公司則是表示,民間團體也大可花錢做同樣的事情。最後書裡也提到了這類花錢減少排隊的行為也開始盛行在醫療界。這陣子台灣也有不少醫院開始提供頂級醫療服務,只要你有錢,自然不用到大醫院掛號排隊跟大家在那裏慢慢等。甚至醫院能保證這些花錢的人可以在明天或後天同個時間得到醫療服務。

還有一個例子是黃牛票,同樣的願意多花點錢的人可以省去搶票的時間跟精力。相同的像是之前五月天在大安森林公園的免費演唱會,有錢的人也可以先付錢找人到那裏占位子,等時間到了再過去交換。

依照市場自由經濟理論的話,這些做法似乎沒什麼不妥的,畢竟有人願意出售勞力或是商品給願意付錢的人是他們的自由。而且以經濟學的觀點這就是自由市場有效利用資源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可以有效利用閒置的人力或是像公路等設施。自由市場讓需求與供給找到平衡點,資本市場運作就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反對花錢避免排隊這種商業行為?為什麼機場快捷通關,公路快速通道似乎比較沒有人反對,但黃牛票等花錢請人排隊的模式就受到質疑?首先,花錢請人排隊去國會議會佔位會讓這些位子得到一種市場價位,然而這樣會排擠了原本公民參與的機會。另外演唱會黃牛票又為什麼有問題?反對的人認為這是對真正想參加演唱會的人的一種不公平,利用此點獲利的人相對來說是不道德的,但是這種行為不就是大家認可的市場機制?

藉此,作者探討了所謂”排隊”的機制。在人類的文明社會裡,排隊代表這很重要的信任跟維持秩序的淺規矩。的確,很多排隊的行為其實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對一般大眾來說,first come first served,也就是誰先到就先服務誰是我們最基本的信念。假如今天你在排隊等著結帳,突然有個人插隊到前面然後說她願意多付200元,先幫她結帳,那後面的人會怎麼想?相同的這個時候結帳的順序是否也有了價格?然而這樣的情況已經悄悄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各種方式不斷的演變。相信30年前的人應該很難想像會有今日的變化。

其實我自己覺得在這個強調個人自由、市場機制、供需平衡等理念的社會,什麼可以賣,什麼不能賣的界線已經漸漸模糊。金錢與倫理的衝突處處可見,書裡舉出了幾個以前從沒想過可以當作買賣的東西,複雜如代理孕母、打獵權益、各國的排放量(以京都協議來說炭排放量是可以買賣的,有錢的國家可以跟窮國買他們多出來的額度來使用)、將身體當作廣告看板收費、當傭兵,甚至如果你減肥少了幾公斤政府還付錢給你當作鼓勵(在美國)。

因此當我們在鼓吹個人自由和尊重市場機制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檢視一下是否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衡量?要如何界定這條線我想應該是我們要仔細思考的。我們想要提倡什麼樣的觀念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倫理或社會制度是我們應該堅決保留的?  

 

Michael Sandel 演講

註一: 一蘭拉麵新聞  

arrow
arrow

    夏天的味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